现在,打开任意主流二手车平台,或者是“某海鲜市场”等二手闲置交易平台,输入“0公里”关键词,数十页“准新车”瞬间涌现:官方售价38万的小鹏X9标价33万多,28万的只要不到23万,哪吒L价格甚至直接腰斩...这些里程不足百公里、车膜未撕的“二手车”,以惊人折扣席卷市场。而这背后,一场由销量幻象引发的行业信用危机正浮出水面。
“0公里二手车”并非偶然产物,而是多重压力撕裂行业底线的必然结果。核心病灶直指失控的库存——截至2025年5月末,全国乘用车库存高达345万辆,同比再增16万辆,创历史峰值。
在价格战白热化的背景下,主机厂为维持财报数据,向经销商强压销售指标。比如某4S店,其月销可能只有Kaiyun开云100辆,但为了达标,他们会比预期多采购20-50辆新车,而这些超额的部分会通过“提前上牌”转化为名义销量。随后再将上牌后的“未售车辆”以“资源车”名义抛售,单车虽损失数千元,但叠加厂家返利和政府补贴后,净收益可达2万元,这也许不比按照正常流程卖车的利润高,但至少将损失降到了最低。
而事实上,更隐蔽更赚钱的操作在海外市场,车商将新车在国内完成登记,利用13%的二手车出口退税及关税规避政策,经中亚转口至俄罗斯,单车利润飙升至4-5万元。乌鲁木齐一度因此成为全国汽车“销量第一”城市。
2024年二手车市场中,登记≤3个月、里程≤50公里的车辆占比飙升至12.7%,其中新能源车占比超60%。这正是因为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技术迭代快、价格战惨烈,让车企不得不将滞销老款车型批量“洗”入灰色渠道。
从商业的角度来看,这样的灰色交易堪称“多赢”,车企销量数据漂亮了,经销商压力缓解了,二手车商也有利可图,消费者还能买到更低价的新车。然而,一场系统性危机正在酝酿着。
哪吒汽车2023-2024年间通过“提前投保”虚增销量6万余辆,占公布销量的50%以上,实际交付不足6万辆。当消费者依据“销量冠军”口碑购车,却不知车辆可能已在仓库积压数月,品牌公信力轰然崩塌。2025年一季度哪吒销量暴跌至1215辆,母公司合众新能源破产清算,这就是品牌信任崩塌的下场。
但对于消费者们来说,0公里二手车更直接弊端在于,消费者权益被架空。新能源车引以为傲的首任车主权益——终身质保、免费充电等,在车辆过户后自动失效。车子出了任何问题,只能自己认栽,尤其一但涉及人身安全,那可不是省下的几万块钱能填补回来的。
北京朝阳区消协数据显示,2025年二季度购车纠纷中38%涉及“新车实为二手车”,同比激增12个百分点。有消费者花费42万元购入“全新展车”,后查出3次过户记录且里程表遭篡改,维权无门。
对于市场发展而言,0公里二手车的破坏力更是堪称降维打击。传统二手车商利润率从2023年的15%暴跌至5%,库存周转周期延长至45天。全国23%中小车商流动资金跌破安全线,有传河北、山东等地县域车商被迫转行。
更严峻的是,海外市场充斥未获质保的“中国制造”,俄罗斯90%平行进口中国二手车无售后服务,这对如今正在强势布局海外市场的中国汽车产业而言,百害而无一利。毕竟品质和信任是任何品牌在任何地方立足的前提,而历史教训历历在目——1990年代中Kaiyun开云国摩托车凭借低价席卷越南市场,终因质量滑坡与售后缺失被日本品牌全面反超。
庆幸的是,面对行业生态危机,多方已积极行动,通过监管强化、行业规范、消费者保护三管齐下解决问题。
监管层面,政府部门从源头遏制乱象。2025年5月,商务部召开行业会议,要求建立全流程监管与信用评价体系;工信部计划推行新规,禁止新车登记后6个月内转二手,直接掐断违规套利通道。车企也主动配合,比亚迪、奇瑞等建立经销商违规上牌追责制度,对违规者处以高额罚款并取消销售资格。
此外,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呼吁停止恶性价格战,提议设立“准新车”独立流通体系;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计划推出二手车出口唯一编码制度,让车辆流通全程可查。此外,借助区块链技术打造车辆全生命周期追溯系统,让车况信息真实透明,彻底消除买卖双方的信息差。
而作为消费者本身,我们也需要掌握“避坑”技巧:买车时可查看交强险投保时间,要求经销商书面承诺车辆未过户。
当然,对于真实的市场需求也不能忽视,推出“0公里二手车”官方认证,明确车辆来源、质保范围和价格标准,让交易不再暗藏猫腻,这样才能真正保障消费者的权益。
当“0公里二手车”从行业乱象变为正规流通渠道,中国汽车产业才能顺利转型。这需要监管部门坚决打破利益壁垒,车企转变思维以用户需求为核心,更需要全行业坚守商业本质。只有真实的市场需求,才能推动中国汽车工业从“量的扩张”迈向“质的飞跃”。
声明: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搜狐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搜狐立场。
联系我们
第一时间了解我们的新产品发布和最新的资讯文章。您有什么问题或要求吗?
点击下面,我们很乐意提供帮助。 联系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