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二手车这个行业里面,特别是今年,很有意思,那些规规矩矩做买卖,老老实实做自己的诚信透明车况的商家,反而挣不到钱,而一些不按常理出牌,手段花样百出的不良商家,却日子过得挺好的,所以想起了这个标题,劣币驱逐良币,反正我身边都是这样的,不知道是传统商家业务能力没跟上?还是对手都太厉害了?
有些规模的商家,因为犯错成本会很高,所以不管在收车还是卖车过程中,大多都会规规矩矩的做生意,该做检测的做检测,该整备的整备,该明确告知的还是得明确告知,该给客户的保障,还是一样不少的得给,可是这样,你的成本就很难盈利了。
反过来看市场上的一些其它模式,没有资金成本,没有售后成本,甚至连场地成本都没有,还是一样做着二手车,还挺好的,利润比商家高很多。
然后客户也在通过不同的方式流失,有去买新车的,有被同行瓜分的,那些稍微不正规一点的中介,很低成本的就能拥有很多客户信息,见过不少,同样的车,我们能提供全面的保障和检测报告,但是别人价格便宜5000元,客户都不带犹豫的被撬走了。
再就是规模越大,合规成本就越高,现在大多商家的主要利润其实就是合规和不合规之间的费用,规模大了这一步必不可少的。
然后就是小鱼吃大鱼,当一些大公司,已经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时候,普通的一般商家,根本不是对手,打不赢,也打不起。
大家都是生意人,出来干活儿已经不是为了梦想了,而是让自己活下去,没办法,假如一台车其实就追尾了,导致前防撞梁擦了一下掉了一点油漆,有几个商家会跟客户说防撞梁碰到了?一讲一个死,这个时候只能说轻微追尾,塑料盖子破了一点,前车主换了一Kaiyun个前杠。
这是小的隐瞒,也不会有任何影响,再往大一点点呢?已经不是在收入面前了,而是在活不活得下去面前,好难能坚持初心,导致的结果就是当哪一天客户发现了,对二手车这个消费品就缺乏信任了,一传百,慢慢大家就都不信任这个行业了。宁愿多花钱,也不愿意担心受怕。
透支信任,虚假承诺,我们的分期价,检测的S报告,包括对一些事故的判定标准,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,二手车行业每年扯皮的非常多,各种官司,一个人群中,有一个人上当了,这一群人都不会再碰二手车了。
再就是市场监管难度大,就连检测公司和检测公司之间,标准都不一样,同一台车经常检测结果都不一样,有的说是事故车,有的说不是事故车,甚至还有检测公司联合商家篡改报告等级的。
对于行业的欺诈行为,还是缺乏完善的法律条文,虽然有一些相关法律法规,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,处罚的力度和判定的标准,还远远不够,这也是导致很多想好好做生意的商家,没有动力去遵守了。
相信我,做对的事儿,不做容易的事儿,这句话只要坚守了,坚持下去了,一定可以走很远。
①打铁还需自身硬:少依赖第三方检测公司给的背书,很有可能你自己做一份报告,盖个章,对消费者来说是一样的感知,所谓的兜底,不妨认真阅读一下条款,我觉得普通商家都可以做到,可以尝试着建立自己的内部检测机制,对车辆进行多轮反复检测,除了一些重大事故检测,还可以更详细一点,可能会更有说服力,客户更愿意买账。
去学学那些二手手机品牌,他们是怎么去解决客户痛点问题的,一定会有收获,自己去买一部二手电子产品,或者卖一次二手电子产品,感受一下。
②提升服务品质:不管是规模大小,不管是售前售中售后,用私域去提高自己的服务价值,用增值服务去增加客户粘性,把客户的终身价值做到最大,提高客户忠诚度。
一定开始学会做一些差异化经营,别人做不到的我可以做,这是人无我有,别人能做到的,我也能,这是人有我也有。
③团结Kaiyun抵制不良从业者:很多商家是受了行业影响,别人都用分期价先把客户弄过来,我不这么做,客户就不来我这里。然后就一直循环下去,体验感也差了,转化率也差了,线索量是起来了,但是销量并没有上涨,不管是同城市商家,还是同市场商家,还是同类型商家,团结起来,相互监督,相互合作,抵制不正规的业务组织。
可以尝试跟监督部门沟通合作,及时向监管部门反馈市场中的不良行为,主动配合监管部门的检查和调查,共同维护二手车市场的正常秩序。
④不断学习:把以前的那些躺平经验该丢的可以丢了,根据时代的发展,从各个方面综合来强大自身,只要自己变强大了,任何行情,任何环境,都没有办法轻易把自己击垮。
联系我们
第一时间了解我们的新产品发布和最新的资讯文章。您有什么问题或要求吗?
点击下面,我们很乐意提供帮助。 联系我们